一、心理素质拓展在中职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学生在进行心理教育的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教师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什么作用,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营造良好真实的文化氛围。教师在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采用心理素质拓展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避免这样问题的发生,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有关活动中进行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被动学习的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就是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没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心理素质拓展的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生活经历展开不同的心理素质拓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心理素质拓展在中职教育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一味地进行继承,缺少对有关内容的创新
心理素质拓展指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学生在进行心理素质拓展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拓展训练的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学生逐渐丧失对拓展训练的积极性,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完善心理拓展训练的有关内容。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心理素质拓展的方法,积极对心理素质拓展的内容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缺少心理素质拓展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
心理素质拓展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但是心理素质拓展则不同,这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能在开展拓展活动的时候掌握一定的体育方面的知识。但是中职学校在教师方面就经常出现教师资源匮乏的问题,所以在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时候就经常出现让体育教师代劳的问题,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心理素质拓展的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增加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有关教师,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心理素质拓展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新心理素质拓展,采用分阶段分步骤的方式
教师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时候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不能创新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有关内容。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完善心理素质拓展的有关内容。首先教师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让学生填写有关调查问卷和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方式,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心理素质拓展内容,例如,教师对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卧式传递的方法,首先教师把小组分成两排并且平躺在垫子上,这时教师让小组学生将自己的双手举起,教师指导一个学生身体紧绷躺在平躺在垫子上的组员的手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从队伍的一段运到另一端,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过学生因中途害怕训练被迫终止的问题,不过最终大家配合默契完成了任务,让学生能够紧紧团结在一起。教师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内容,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有关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能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将自己学习的专业内容与未来的岗位要求进行有效结合,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制订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方式使训练内容更具有阶段化,这样有效地增强了训练内容的创新性。
(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在开展心理素质拓展的时候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少相应的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针对这样的问题,中职学校方面应该不断增加能够熟练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素质拓展的相关教师,同时在招聘的时候提高筛选的标准,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中职学校方面应该不断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从而避免出现教师因为经济原因而选择其他行业的问题。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给心理素质拓展提供了技术保证,让心理拓展训练能够顺利开展。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新心理素质拓展,采用分阶段、分步骤的方式不断完善心理素质拓展的有关内容,学校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式给心理素质拓展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保证心理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