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夜,郑州铁路局郑州工务机械段利用“天窗”施工时间,组织GMC-96B型打磨车对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上的钢轨进行打磨。GMC-96B型打磨车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车型之一。武文磊 摄
本报记者 肖培清 本报通讯员 李伟强
在郑州北面的邙山脚下,黄河像是一条巨龙,蜿蜒盘旋而来,从钢筋铁骨的黄河铁路大桥下流过,向渤海奔驰而去。
夜深人静,湍急的黄河水滚滚东流,河风掠过桥面,给人丝丝凉意。5月16日夜,郑州铁路局郑州工务机械段利用 “天窗”施工时间,组织GMC-96B型打磨车对郑 (州)焦 (作)城际铁路黄河大桥上的钢轨进行打磨。
橘黄色的打磨车在桥面线路上匀速行驶,车轮和钢轨接触的地方,溅起一串串璀璨的火花。车过后,两条钢轨笔直锃亮,各种斑点、暗坑尽数消除,轨面犹如婴儿的脸面,光洁滑润。
2014年5月16日,栉风沐雨54载的第二代郑州黄河铁路大桥 “退休”。位于其下游百余米处的第三代大桥——全长11.28公里的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接过 “接力棒”,让列车继续在黄河南北奔驰。
白天,站在第三代大桥上向上游望去,第一代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的部分桥墩、第二代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的全貌依然清晰可见。
由外国人设计建造的第一代郑州黄河铁路单线大桥于1906年4月1日通车,运行时速不足15公里。1954年10月,因铁路交通便利,河南省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郑州成为了 “火车拉来的城市”。1960年4月,由新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二代铁路双线桥启用。但受当时建桥技术影响,大桥桥基浅,设计等级低。每年汛期,郑州局都要为大桥抛石固基,大桥成为了京广线上的一个 “卡脖子”区段。尽管如此,大桥退役前,上面平均每五六分钟就会通过一趟列车。
第三代大桥是郑焦城际铁路和改建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共用四线铁路特大桥,也是目前黄河上唯一一座四线铁路大桥。
一年来,随着重载列车和快速列车的大量开行,新建的黄河大桥上的京广铁路钢轨表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肥边、裂纹、鱼鳞伤、波形磨耗、掉块等病害。这就犹如一条公路,经过重车的反复碾轧,路面会变得坑坑洼洼。这些病害影响了列车运行的平顺性,降低了旅客乘车的舒适感。
处理病害、提高线路平顺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钢轨表面进行打磨。
“以前车速低、车流量少,钢轨所承受的负荷与冲击力较小,钢轨发生病害的周期相对较长。”郑州工务机械段技术人员介绍说。过去,消除钢轨上偶发的肥边、裂纹、鱼鳞伤、波形磨耗、掉块等病害主要依靠的是人力——养路工用小型砂轮打磨机对钢轨进行打磨,不仅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打磨质量也不过关。随着铁路的发展,机械化养路程度的提高,打磨车逐渐替代了费工费时的人工打磨作业。目前,我国铁路已全部采用大型钢轨打磨车来预防和治理钢轨产生的病害。
GMC-96B型打磨车是眼下国内最先进的车型之一,可以在60分钟时间内完成两遍12公里线路钢轨的精确打磨。它打磨钢轨的工作原理为模仿人工打磨的多人配合作业模式。作业时,打磨车在轨道上保持恒定低速行驶,操作人员提前根据钢轨病害严重程度,设定好打磨参数,通过微机操作控制液压系统,驱动作业车下部的多组电机偏转打磨砂轮,完成对钢轨顶端表面不同位置的打磨,从而消除轨顶纵向波浪磨耗、疲劳裂纹等,修复轨头轮廓几何尺寸。
巍然屹立的黄河铁路大桥,宛如静静蛰伏的雄狮,守卫着母亲河的安宁。它们是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发展与进步的见证者。
有钢轨 “美容师”之称的GMC-96B型打磨车在大桥上匀速驶过,两条火龙在夜空绽放,线路光洁如镜。它是中国铁路维修养护技术进步的代表,也是中国铁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范例。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东校区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501号
联系电话:400-0931-658 网址:
http://www.gs-y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