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呼唤年轻力量
实体经济下行,制造业和传统商业失血成就了互联网产业高度繁荣。“互联网+”时代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诞生了新职业,产生了新业态,双创时代滚滚而来。
“创新创业意识是学校教不来的,此类课程好像没有多大用处”。北京某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王新凯认为,就业和创业内容混合讲授,对真想创业学生来说,太浅显,不解渴;对不打算创业学生来说,是浪费时间。
据调查数据显示,从大学生创业意识来讲,有15%左右大学生创业欲望强烈,但实际参与创业的比例却不足1%。截至目前,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院校近两千所,40余万学生参与其中,虽然参与热度高于首届大赛两倍,但整个社会的年轻人大多还是在“求稳”。
创新创业大赛不止于比赛夺冠,重在以更多双创实践推动高校双创教育改革。高校如何将双创教育真正纳入育人过程中,激发青年活力助力创新驱动?
四川师范大学曾力,出身普通农民家庭,家里无人经商,对创业原本一窍不通,但他常参加学校创业沙龙、创业俱乐部,跟着创业导师一起‘摸爬滚打’,最终创办了有机农业公司。曾力说:“这全是靠学校引进的创业平台‘泡’出来的创业路。”
“我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创新创业‘意识—知识—品质—能力’融合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四川师大校长丁任重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契机,从多个层面努力形成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合力。
“创校初期就提出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双创基因”。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梁茵表示,华中科大计划建成18万平方米双创中心,从孵化项目、孵化企业到孵化人,打通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培养学生从想创业到能创业,从能创业到创成业,从创成业到创大业,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及创业成功率。
但必须深刻认知的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而不是让所有学生都创业。创新创业精神能使学生在从事任何工作时都更具有创意和自信。
“无论是高校还是地方,都存在除了优秀项目能够拔尖外,剩下大部分项目在拔尖过程中被淘汰的现象,那些濒临‘死亡’的项目该怎么办?”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秘书长王新霞的话,是热血沸腾之时亟须的冷思考。
比赛本身更加侧重社会价值、应用价值,如何用市场环境训练学生在商界实现创意尤为重要,这就迫切需要搭建大学、企业以及政府三方互动平台,做好高校和企业需求及产业人才需求的对接工作。
“双创大赛之所以被称为‘永不落幕’的比赛,最终目的是促进双创教育深化改革,促进双创人才培养,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认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亦是双创核心功能的体现。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力量 互联网 时代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