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害怕讲话多就怕喝水多为什么?火车站检票员:怕耽搁游客购票
检票员在辨别钞票的真伪。
她们并不是IT精英,却必须每日上万次敲击电脑键盘;她们并不是地理学家,却了解中国各省的名字编码。它是这份高韧性的工作中——持续工作中9小时,不可以饮水,不可以尿尿,售出上千张票,回应上千个难题……这是一个简单的职位——了解、查寻、解释、收纳整理,每日上一千次地反复这种程序流程。
昨天,新闻记者走入兰州火车站售票室,感受检票员焦虑不安而简单的工作中。
当场亲眼目睹
检票员手脑合用
取票用时不上1分钟
“你好,去哪里?”“到榆次的硬卧没了,您是挑选硬座或是隔1天走?”“西安到榆次2670次列车,硬座76元,还必须您的身份证。”“23号2670次西安到榆次硬座,找您24元。”“下一位请上前。”7号窗口的检票员李艳芳正在细心麻利地进行着售票工作中。
从了解到取票,李艳芳仅用了不上1分钟的时间。此外,有时候与消费者交流沟通,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后,李艳芳还需为消费者给出多种方案的出行建议。“西安到北京的票已经卖完,要不您考虑一下通过列车,这是我为您查寻的相关车次,您看行吗?”李艳芳在了解游客的同时,脑子里边计划着方案,手上就打出了车次和站名。“我们是真正的手脑合用且不耽搁事的人。”李艳芳笑着说,“只有这样才能既提高工作效率,又令顾客满意。”
新闻记者感受
客串检票员5分钟才接待一名游客
在检票员吴爱萍的指导下,新闻记者换上了工作服,成为了7号窗口的临时检票员。
“F1是日期、F2是车次、F3发站、F4到站、F7自动验证二代身份证、若是一代身份证就要手打输入、空格键是取票……”听着一串按键编码,还未开始接待游客,新闻记者已晕头转向了。
“你好,请问您去哪里?”在“师傅”吴爱萍的鼓励下,新闻记者开始接待第一位游客。
“我要买26号去北京的动车票。”一个年轻的男游客说。
按下F1,输入“26”,再接着按下F2,输入“D132”,回车后挑选“北京”,一切操作都很顺利,然而突发情况出现了,兰州至北京动车已无票,这让新闻记者有些不知所措。“先告诉游客没有票了,然后边查寻还有哪趟车前往北京,边听游客的回馈。”吴爱萍在旁边提醒。新闻记者手忙脚乱地按下几个键,查寻到西安到北京的共11趟车。
“没动车,我就要趟特快列车吧。”看出来新闻记者是“新手”,游客说完后,善解人意地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