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顶上建一个开心农场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安井小学博物教育速写 安井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在教学楼顶开设了校园农场,我们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班班都有一块可自主耕种的土地,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对生活的认识,缓冲学习压力。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劳动中体味快乐,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自然,感受责任的意义,让校园文化的构建既立足于活动,又回归于生活。 我们发现,随着校园农场活动的丰富,校园农场不仅达到了预设的教育目标,而且成为学校乡村少年宫的主要活动阵地。为此,学校决定从博物教育和劳动教育入手,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向学生传递劳动光荣、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理念和意识,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如今,校园农场共划分为“原始种植地”“水培阳光基地”“阳光小屋”三个板块,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校园农场由此被赋予了生命意义。 学生跻身农场主 校园农场的管理者是学生。每周学校都会利用劳动实践课、社团活动时间、课余时间等安排学生进入农场劳动,让学生们亲手播种、培护和收获。 在原始种植地里,有学生们栽种的土豆、西红柿、辣椒等。他们看着种子慢慢发芽,幼苗一天天长高,果实一天天长大,直到收获,在学会劳动的同时,体验到劳动的辛苦,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水培阳光基地,神奇的水培种植让师生们一起感受科技的神奇。绿油油的植物在晶莹的瓶子里、清澈的水槽里自由生长,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探索、记录,在试一试、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中陶冶情操、萌发情感。这些知识的习得体验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给予的。 阳光小屋属于学生的小天地,这里有自然、有阳光、有传统教室没有的奇妙乐趣。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学生们从中再一次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 在探索符合学生成长规律,让学生健康、阳光、快乐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学校把校园农场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细化了农场管理考核指标,每月定期对各班级负责的种植地进行考评。 每次班级参与校园农场活动,除了有活动登记表外,教师还会指导学生整理相关的记录。例如:西红柿种子需要几天发芽?每周的幼芽生长情况,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学生将这些记录整理为《植物生长手册》,每周在班级进行评选,推荐好的《植物生长手册》参加每月的学校评选,再根据评选出的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给予奖励。这样的激励机制,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课堂嫁接农场景 校园农场的开办,将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充分让他们接触自然、体验生活,既为学生提供探索世界、创新思维的空间,又为学生潜能的开发提供时间和机会。 在参与校园农场活动中,学生们变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孩子们在收获果实的同时,也丰富了知识。 美术课上,学生们手绘出一幅幅校园农场;语文课上,学生们书写心中的校园农场。有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小芽发得高高的,真可爱!”“番茄又叫西红柿,它穿着红色的外衣,头顶着绿色的小帽,吃起来味道真好!”“这棵矮矮的樱花树弯着腰,每个枝头上都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凑近一闻,哇!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真好闻!” 与此同时,学生的劳动意识得到提高,校园的地面看不到一张纸屑,教室里的课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这一切,都源于学生在校园农场劳动中养成的良好习惯。 面对这样的变化,学生们开心,家长们欣慰。有家长在家访记录表中写道:“感谢学校为学生开辟的校园农场,使我的孩子更爱学习了,也愿意和我们交流了。”还有的家长写道:“通过参与校园农场劳动,孩子学会了帮着父母做家务。” 生活教育的一个版本 开设校园农场,让学校的培养模式向着“快乐向上、最佳发展、体验成功”前行,让学生“每天都上一个新台阶”。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智育放在同等的教育位置,只有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自动手的劳动教育才是有效的。校园农场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最好场所。 “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涵,让教育蕴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和生活紧密结合就能发生作用。校园农场的开设,让学生在劳动中不仅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自信,这对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现实中的农场不仅不存在偷菜行为,而且可以依托农场,以学生管理农场的过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学校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劳动和收获乐趣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培养了学生会生存、会生活、会合作、会做事的素养。依托校园农场实施素质教育,打造能够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校园,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次有力实践,也是学校创办校园农场的教育目的。 |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云岩区 贵阳市 安井 甘肃轨道,甘肃北方扶贫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兰州轨道交通学校